2016/1/27
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,在阐述新的一年工作部署时都会出现一些新词,体现了政府工作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。今天上午,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,省长朱小丹作政府工作报告。今年的报告,又有哪些新词?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:
报告提出,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。着力促进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补短板。实施“去、降、补”行动方案。
僵尸企业:
报告提出,要把处置“僵尸企业”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“牛鼻子”,通过兼并重组、债务重组、破产清算等方式分类处理,逐步实现市场出清。
面向全球的人才高地:
要加快发展动力转换,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。以大规模协同创新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,持续推进高水平信息化强省建设,建设面向全球的人才高地,形成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宏大局面。
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:
务实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,珠三角绿色生态水系、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,建成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。
工作母机:
报告提出,要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,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设备制造产业带,发展“工作母机”类装备制造业。所谓的“工作母机”指的是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,如车床、铣床、刨床和磨床等,是发展机器制造业的基础。
海绵城市:
报告提出,要建设智慧城市、海绵城市,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,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宜居易业水平。
广东公共文化云:
报告提出,要加快建设“广东公共文化云”。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,提高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水平,加快形成覆盖城乡、保基本、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。
往年“新词”回顾
2015年:新型都市区 “机器换人” 万众创业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“新型都市区”概念,要求以城市群形态推进“广佛肇+清远、云浮”,“深莞惠+汕尾、河源”,“珠中江+阳江”三个新型都市区建设。
报告提出,要推进工业机器人、3D打印等技术及其应用产业化发展。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,推动企业设备更新,加快珠三角地区“机器换人”步伐。
报告把创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,要求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,鼓励各地设立种子基金、天使基金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。要推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业。
2014年:粤东西北振兴发展 负面清单“非禁即入”
报告中,将以往关于山区、东西北地区等表述统一为“粤东西北”,并提出珠三角转型发展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并进,对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作出新部署。
此外,报告提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,废除各种形式不合理规定,落实“非禁即入”投资政策,制定各类企业平等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,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试点。
2013年:“广货网上行” 创新社会管理 异地务工人员
这一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电子商务,在前几年积极开展“广货全国行”的基础上,提出深入推进“广货网上行”活动。要求加快建设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,培育一批电子商务标杆企业。
报告首次提出,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。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,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、去垄断化。
这一年的报告中,使用了“异地务工人员”代替“外来务工人员”。要求切实保障异地务工人员合法权益,逐步打破地域、户籍等限制,完善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、参与社会管理等制度。
2012年:三打两建 世界级城市群
报告提出有力开展“三打两建”行动,包括打击欺行霸市、打击制假售假、打击商业贿赂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、建设市场监管体系,整顿和改善市场环境。
报告还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粤港澳合作,提出与港澳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,引起广泛的关注。
2011年:文化强省 十件民生实事 幸福广东 法治广东
报告首次把广东的定位从“文化大省”提升为“文化强省”,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,提升文化软实力。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。
这一年,省长首次以“十件民生实事”的形式,发布下一年省政府承诺集中力量办好的民生事业。包括向全省特殊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,加大扶贫开发力度,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等。
报告还首次提出建设幸福广东、法治广东。
2010年:扩大民间投资 珠三角一体化
报告强调要优化投资结构,并单独拿出一节加以阐述,首次提出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。要求抓紧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,降低市场准入门槛,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。同时,坚决控制“两高一资”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。
报告首次提出“珠三角一体化”概念。要求以广佛同城化为引领,以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突破口,建设广佛肇、深莞惠、珠中江三大经济圈。